作者: 付鳳臣 來源: 菏澤日報 發表時間: 2020-11-04 10:21
體育學院畢業,先后在市體校、市體育局、市體育訓練中心工作,從事體育事業近30年,石磊與體育有著不解之緣。
近日,記者見到市體育訓練中心副主任石磊時,他正進行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備課工作。采訪中,他透過辦公室窗戶,用一種慈愛的目光望向操場上正在打球的學生們,說道:我更喜歡和孩子們在一塊,感覺年輕。
在同事們眼中,如今的石磊和幾個月前相比“瘦”了。學校為復課做準備時,他因意外事故導致四根肋骨骨折,貼上膏藥、纏上繃帶,再套上外套,石磊足足“粗”了一圈。辦公桌對面的同事見到后,還以為他“發福”了。
為避免同事擔心,當時,石磊并未將實情告知。雖然“傷筋動骨一百天”,醫生建議靜養,但是作為學校疫情防控領導小組常務副組長,他如之前一樣隨教職工一起為復課忙碌著。
“我是練體育的,總感覺自己身體比較好。”石磊說,“為孩子們上網課時,他們經常問啥時候能開學。我也有一種急切的心情,況且不能因為自己的原因而影響了學校開學的進程。”
在抗擊疫情期間,石磊不僅擔任疫情防控領導小組常務副組長,而且還是疫情防控督導組副組長、疫情防控應急演練總指揮。面對這些重任,他一方面協助有關科室制定疫情防控預案,建立24小時疫情防控值班值守工作制度;另一方面深入具體工作,沖鋒在前,為學生、家長及時傳遞權威信息。并召開學生科及班主任視頻會議,安排部署網上授課、疫情防控及復學前的準備工作等,有效保障了疫情防控工作的正常開展。
“其實,教師是我的第一職業。”石磊介紹,再次回到教師崗位,他思索更多的是如何創新教學方式方法。在教授道德與法治課程時,為提高學生聽課的積極性,他將課程設置與生活實際、體育訓練比賽、當前社會熱點相聯系。另外,根據當前年齡段學生的興趣,他把一個個寓言、歷史故事穿插于教學之中,成了他的講解幫手。
“有些小故事看似不起眼,但是恰當地運用到教學中去的時候,你就會發現,它不僅能提高學生聽課的積極性,還能讓學生們從小故事中學習到大道理。”根據學生反饋,石磊總結出了設置樂趣課堂的經驗。
“安排給我的工作,我都會盡全力去做。”2016年初,他被市委選派到駐曹縣脫貧攻堅指揮部,對曹縣扶貧工作開展情況進行督導。“從事體育工作的,相對來說這方面知識薄弱一些。”石磊很清楚自身的不足,他查資料、學政策,掌握扶貧精神,而后走村串巷,與貧困戶促膝交談。
同時,他們把政府扶貧和社會公益扶貧相結合,與曹縣多個愛心組織對接,將社會力量引入到精準扶貧之中。石磊清楚地記得,走訪中了解到一戶非常困難的家庭,八十多歲老人與五十多歲癱瘓在床的兒子相依為命,他們將情況反饋給曹縣義工協會,及時為困難家庭送去更多幫助。
“當時幾乎天天在村里,但由于各種原因,經常見不到貧困戶。后來了解到他們的飲食習慣,我們便利用早、晚餐的時間入戶走訪,掌握第一手資料。”石磊說,扶貧工作進度的督導、政策的落實等都是他們的工作職責。兩年時間,他走遍了曹縣一百余個行政村,走訪貧困戶近3000戶。
“夏天的時候,一天下來,后背上經常是一圈圈的堿花。”石磊深有感觸地說,“什么事我都不覺得苦、不覺得累。”
記者 付鳳臣